常用语言的线程模型(Java、go、C++、python3) | 京东云技术团队
背景知识
操作系统线程模型
java语言
线程模型
在Java诞生之初,在Java中就引入了线程,最初称之为“绿色线程”,完全由JVM进行管理,这和操作系统用户线程是多对一的实现,但随着操作系统对线程支持越来越强大,java中的线程实现采用了一对一的实现,即一个java线程对应于一个操作系统用户线程,但是这个线程的堆栈大小是固定的,随着线程数量创建过多,可能导致内存溢出。在java19版本中引入了虚拟线程的概念,虚拟线程有一个动态的堆栈,可以增大和缩小,这和操作系统用户线程之间是一个多对多的关系,随着后面的发展,java中的线程模型会变得越来越强大。
优缺点
作为一对一的线程模型维护起来比较简单,但是由于每一个线程栈信息是固定的,不利于创建大量的线程,并且多线程操作时可能涉及频繁的系统调用,上下文切换代价高。
使用方式(以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来说明)
public class ThreadTest {
public static final Object P = new Object();
static List list = new ArrayList();
@Test
public void test() throws Exception {
Thread thread1 = new Thread(()-> {
while(true) {
try {
product();
}catch (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});
Thread thread2 = new Thread(() -> {
while(true) {
try {
consume();
}catch (Exception e) {
e.printStackTrace();
}
}
});
thread1.start();
thread2.start();
thread1.join();
thread2.join();
}
private static void product() throws Exception {
synchronized (P) {
if(list.size() == 1) {
// 让出锁
P.wait();
}
list.add(1);
System.out.println("produce");
P.notify();
}
}
private static void consume() throws Exception {
synchronized (P) {
if(list.size() == 0) {
P.wait();
}
list.remove(list.size() - 1);
System.out.println("consume");
P.notify();
}
}
}
go语言
go语言线程模型
在go语言中,线程模型就是比较强大了,包含了三个概念:内核线程(M)、goroutine(G)、G的上下文环境(P)。其中G表示基于协程创建的用户线程,M直接关联一个内核线程,P里面一般存放正在运行的goroutine的上下文环境(函数指针、堆栈地址和地址边界等)。
优缺点
go语言中的线程模型算是很强大了,引用了协程,线程栈大小可以动态调整,很好地避免了java中目前的线程模型缺点。
使用方式(以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来说明)
package main
import (
"fmt"
)
type ThreadTest struct {
lock chan int
}
func (t *ThreadTest) produce() {
for {
t.lo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