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eenplum介绍
一、Greenplum的发展历史
Greenplum的发展可以分为下面6个阶段:
图 1 Greenplum时间线
Postgres关系型数据库。Postgres是UC Berkeley开发的关系型数据库,现已更名为PostgreSQL。PostgerSQL官网介绍自己是-先进的数据库,有强大的SQL支持能力,扩展性好,并且支持空间扩展。通过空间数据引擎PostGIS的支持可以存储和操作空间数据。SQL queries on Big Data。Greenplum初步成型,由于数据越存越多,如何在大量数据中继续使用SQL来进行查询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。Greenplum开发者在X86架构和Postgres数据库的基础上,结合Postgres社区和应用生态使用MPP架构将Postgres实例组织起来,并通过MPP后端来实现存储和查询。Pivotal商业公司。Emc2公司将Greenplum与分布式缓存GemFile一起结合形成了一款专注于OLAP系统的数据引擎产品,并以这个产品为核心组建了新的公司Pivotal。收购MoreVRP。初的Greenplum希望对每一次query操作都能做到尽可能的快,这样使得所有的资源都被一次query占用。然而当并发多的时候,会造成query效果变差。因此Greenplum初将query按类型划分到了不同的队列,然后按优先级给队列分配资源,进而解决了这个问题。但是因为query是在不断变动的,这时候这种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,因此Pivotal收购了一家专注于动态配置数据库的公司MoreVRP。发布HAWQ。由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客户将数据存放在HDFS上,基于Hadoop的Hive和Impala带给了Greenplum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。Pivotal因此推出了一个处理HDFS上数据的解决方案HAWQ,但是HAWQ在HDFS上使用的是Greenplum专利格式来存储数据,其他的软件不能对这个格式进行操作,并不方便。开源Greenplum。2015年,Pivotal公司拥抱了开源社区,将Greenplum开源。
二、Greenplum的几个关键词1、shared-nothing
Shared Everthting:一般是针对单个主机,完全透明共享CPU/MEMORY/IO,并行处理能力差,典型的代表SQLServer。 shared-everything架构优点很明显,但是网络,硬盘很容易就会成为系统瓶颈。 Shared Disk:各个处理单元使用自己的私有 CPU和Memory,共享磁盘系统。典型的代表Oracle Rac, 它是数据共享,可通过增加节点来提高并行处理的能力,扩展能力较好。其类似于SMP(对称多处理)模式,但是当存储器接口达到饱和的时候,增加节点并不能获得更高的性能 。 Shared Nothing:各个处理单元都有自己私有的CPU/内存/硬盘等,不存在共享资源,各处理单元之间通过协议通信,并行处理和扩展能力更好。各节点相互独立,各自处理自己的数据,处理后的结果可能向上层汇总或在节点间流转。Share-Nothing架构在扩展性和成本上都具有明显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