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研究一下MySQL原理篇之InnoDB数据页

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关于mysql原理中InnoDB数据页的相关知识,其中包括了页目录、页头部和文件头部的相关知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 不同类型的页简介 它是 InnoDB 管理存储空间的基

    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关于mysql原理中InnoDB数据页的相关知识,其中包括了页目录、页头部和文件头部的相关知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不同类型的页简介

它是InnoDB管理存储空间的基本单位,一个页的大小一般是16KB。InnoDB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设计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页,比如存放表空间头部信息的页,存放Insert Buffer信息的页,存放INODE信息的页,存放undo日志信息的页等等等等。当然了,如果我说的这些名词你一个都没有听过,就当我放了个屁吧~ 不过这没有一毛钱关系,我们今儿个也不准备说这些类型的页,我们聚焦的是那些存放我们表中记录的那种类型的页,官方称这种存放记录的页为索引(INDEX)页,鉴于我们还没有了解过索引是个什么东西,而这些表中的记录就是我们日常口中所称的数据,所以目前还是叫这种存放记录的页为数据页吧。

数据页结构的快速浏览

数据页代表的这块16KB大小的存储空间可以被划分为多个部分,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,各个部分如图所示:

从图中可以看出,一个InnoDB数据页的存储空间大致被划分成了7个部分,有的部分占用的字节数是确定的,有的部分占用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。下边我们用表格的方式来大致描述一下这7个部分都存储一些啥内容(快速的瞅一眼就行了,后边会详细唠叨的):

在页的7个组成部分中,我们自己存储的记录会按照我们指定的行格式存储到User Records部分。但是在一开始生成页的时候,其实并没有User Records这个部分,每当我们插入一条记录,都会从Free Space部分,也就是尚未使用的存储空间中申请一个记录大小的空间划分到User Records部分,当Free Space部分的空间全部被User Records部分替代掉之后,也就意味着这个页使用完了,如果还有新的记录插入的话,就需要去申请新的页了,这个过程的图示如下:

image_1cosvi1in9st476cdqfki1n39m.png-133.8kB

为了更好的管理在User Records中的这些记录,InnoDB可费了一番力气呢,在哪费力气了呢?不就是把记录按照指定的行格式一条一条摆在User Records部分么?其实这话还得从记录行格式的记录头信息中说起。

记录头信息的秘密

为了故事的顺利发展,我们先创建一个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