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打点平台谈打点治理

从打点平台谈打点治理-1

作者 | ttt

导读

本文介绍了打点治理的概念和其对于数据质量保障的重要性,分享了日志中台在打点治理方面的解决方案与实践经验。文章从用户痛点和打点治理的难点出发,介绍了日志中台如何通过质量标准的制定、在线化流程的建设和相应的配套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
全文4808字,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。

打点是指在网站或者APP中加入一些统计代码,通过日志记录用户在APP内触发的一系列行为,包括点击、滑动等。打点上报后汇聚成用户行为日志,用户行为日志可用于报表统计、AB Testing、个性化推荐等,是分析用户、调整策略、迭代产品的重要依据。

打点治理是指在打点的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监控与管理,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、及时性、可比性、一致性、适用性和可获得性。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,日志数据总是会变得无效以至于无用、甚至有时新增打点也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杂乱无章。因此从增量数据产生到存量数据维护的全流程,都是打点治理不可忽视的内容,也是日志中台关注的重点。

日志中台建设并打磨打点平台,聚焦打点内容管理、管理打点全生命周期、推动打点规范设计、打点开发测试、打点效果验证等工具在业务侧落地。本文从打点平台角度,描述日志中台在打点治理方面提供的解决方案与实践经验。

01 用户痛点

数据需求从被提出、添加打点、到最后使用数据,涉及到很多用户角色和步骤:

  • 业务方(多为市场运营团队或产品经理)提出数据统计&分析需求;

  • 数据PM设计打点方案,这里可以复用已有的打点,也可以新增打点;

  • 打点RD进行打点代码开发;

  • QA进行打点测试,一般从打点日志的内容和触发时机两个维度进行测试;

  • 数据RD完成数据表&看板建设;

  • 业务方基于数据表&看板,满足统计&分析需求。

不同用户角色在整个打点周期中的痛点不尽相同:

  • 数据应用方:

    • 查找难度大:点位多且缺乏管理,不清楚有哪些历史打点,点位代表的业务含义是什么;

    • 难以直接使用:打点经过多次迭代后,点位规范与打点代码不再一致,含义不再清晰;

    • 质量无法确定:不确定如何衡量打点质量,打点是否准确可用存疑。

  • 数据生产方:

    • 流程机制欠缺:打点涉及的角色多,流程多,协同难度高;

    • 缺乏工具支持:打点设计、开发、测试、验收、监控纯人工操作,效率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