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份的深入理解MySQL锁类型和加锁原理
推荐:mysql教程 前言 MySQL索引底层数据结构与算法 MySQL性能优化原理-前篇 MySQL性能优化-实践篇1 MySQL性能优化-实践篇2 MySQL锁与事物隔离级别 前面我们讲了MySQL数据库底层的数据结构与
推荐:mysql教程
前言
表级锁是 MySQL 锁中粒度最大的一种锁,表示当前的操作对整张表加锁,资源开销比行锁少,不会出现死锁的情况,但是发生锁冲突的概率很大。被大部分的mysql引擎支持,MyISAM和InnoDB都支持表级锁,但是InnoDB默认的是行级锁。
表锁由 MySQL Server 实现,一般在执行 DDL 语句时会对整个表进行加锁,比如说 ALTER TABLE 等操作。在执行 SQL 语句时,也可以明确指定对某个表进行加锁。
表锁使用的是一次性锁技术,也就是说,在会话开始的地方使用 lock 命令将后续需要用到的表都加上锁,在表释放前,只能访问这些加锁的表,不能访问其他表,直到最后通过 unlock tables 释放所有表锁。
除了使用 unlock tables 显示释放锁之外,会话持有其他表锁时执行lock table 语句会释放会话之前持有的锁;会话持有其他表锁时执行 start transaction 或者 begin 开启事务时,也会释放之前持有的锁。
共享锁用法:
意向共享锁/意向排他锁
由于表锁和行锁虽然锁定范围不同,但是会相互冲突。所以当你要加表锁时,势必要先遍历该表的所有记录,判断是否加有排他锁。这种遍历检查的方式显然是一种低效的方式,MySQL 引入了意向锁,来检测表锁和行锁的冲突。
意向锁也是表级锁,也可分为读意向锁(IS 锁)和写意向锁(IX 锁)。当事务要在记录上加上读锁或写锁时,要首先在表上加上意向锁。这样判断表中是否有记录加锁就很简单了,只要看下表上是否有意向锁就行了。
意向锁之间是不会产生冲突的,也不和 AUTO_INC 表锁冲突,它只会阻塞表级读锁或表级写锁,另外,意向锁也不会和行锁冲突,行锁只会和行锁冲突。
意向锁是InnoDB自动加的,不需要用户干预。
对于insert、update、delete,InnoDB会自动给涉及的数据加排他锁(X);
对于一般的Select语句,InnoDB不会加任何锁,事务可以通过以下语句给显示加共享锁或排他锁。
意向共享锁(Intention Shared Lock)
意向共享锁(IS):表示事务准备给数据行加入共享锁,也就是说一个数据行加共享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S锁
意向排他锁(Exclusive Lock)
意向排他锁(IX):类似上面,表示事务准备给数据行加入排他锁,说明事务在一个数据行加排他锁前必须先取得该表的IX锁。
记录锁(Record Lock)
记录锁是最简单的行锁,并没有什么好说的。上边描述 InnoDB 加锁原理中的锁就是记录锁,只锁住 id = 49 或者 name = 'Tom' 这一条记录。
当 SQL 语句无法使用索引时,会进行全表扫描,这个时候 MySQL 会给整张表的所有数据行加记录锁,再由 MySQL Server 层进行过滤。但是,在 MySQL Server 层进行过滤的时候,如果发现不满足 WHERE 条件,会释放对应记录的锁。这样做,保证了最后只会持有满足条件记录上的锁,但是每条记录的加锁操作还是不能省略的。
所以更新操作必须要根据索引进行操作,没有索引时,不仅会消耗大量的锁资源,增加数据库的开销,还会极大的降低了数据库的并发性能。
间隙锁(Gap Lock)
当我们使用范围条件而不是相等条件检索数据,并请求共享或排他锁时,InnoDB会给符合条件的已有数据记录的索引项加锁;对于键值在条件范围内但并不存在的记录,InnoDB 也会对这个“间隙”加锁,这种锁机制就是所谓的间隙锁。
间隙锁是锁索引记录中的间隔,或者第一条索引记录之前的范围,又或者最后一条索引记录之后的范围。
间隙锁在 InnoDB 的唯一作用就是防止其它事务的插入操作,以此来达到防止幻读的发生,所以间隙锁不分什么共享锁与排他锁。
要禁止间隙锁,可以把隔离级别降为读已提交,或者开启参数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
值为OFF,即启用间隙锁。因为此参数是只读模式,如果想要禁用间隙锁,需要修改 my.cnf(windows是my.ini) 重新启动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