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sql删除数据时为什么不使用delete

有些表的数据量增长很快,对应SQL扫描了很多无效数据,导致SQL慢了下来,通过确认之后,这些大表都是一些流水、记录、日志类型数据,只需要保留1到3个月,此时需要对表做数据清理

    有些表的数据量增长很快,对应SQL扫描了很多无效数据,导致SQL慢了下来,通过确认之后,这些大表都是一些流水、记录、日志类型数据,只需要保留1到3个月,此时需要对表做数据清理实现瘦身。

这篇文章我会从InnoDB存储空间分布,delete对性能的影响,以及优化建议方面解释为什么不建议delete删除数据。

InnoDB存储架构

从这张图可以看到,InnoDB存储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: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。

逻辑上是由表空间tablespace —> 段segment或者inode —> 区Extent ——>数据页Page构成,Innodb逻辑管理单位是segment,空间分配的最小单位是extent,每个segment都会从表空间FREE_PAGE中分配32个page,当这32个page不够用时,会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扩展:如果当前小于1个extent,则扩展到1个extent;当表空间小于32MB时,每次扩展一个extent;表空间大于32MB,每次扩展4个extent。

物理上主要由系统用户数据文件,日志文件组成,数据文件主要存储MySQL字典数据和用户数据,日志文件记录的是data page的变更记录,用于MySQL Crash时的恢复。

Innodb表空间

InnoDB存储包括三类表空间:系统表空间,用户表空间,Undo表空间。

系统表空间: 主要存储MySQL内部的数据字典数据,如information_schema下的数据。

用户表空间: 当开启innodb_file_per_table=1时,数据表从系统表空间独立出来存储在以table_name.ibd命令的数据文件中,结构信息存储在table_name.frm文件中。

Undo表空间: 存储Undo信息,如快照一致读和flashback都是利用undo信息。

从MySQL 8.0开始允许用户自定义表空间,具体语法如下: